用自己的办法破解医改难题
日期:2014-03-13 16:58:31 来源: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
两会期间,多位代表委员做客中国经济网“中经在线访谈”栏目,就推进医疗改革话题展开探讨。
不能照搬国外模式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院长陈仲强说,以英国为代表的全民医保100%报销,但效率低下,国家财政负担沉重;美国商业保险模式价格昂贵,很难在全国推行;印度虽是全民医保,但是医疗环境差、保障水平低。“到目前为止,没有哪一种模式能让所有人都满意,或者能将所有问题都处理好,这的确是个世界性难题。”陈仲强委员说。
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“中国式办法”,陈仲强委员认为有两层涵义,“第一层,中国解决医疗健康的问题不能照搬欧洲的模式,也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。第二层含义,在医改目标和政府主导提出的要求上,要满足几个要素:一是医改要全民公平,人人享有;二是能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,能基本解决健康和保障问题;三是百姓比较满意;最后是国家财政能实现可持续投入。”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杨金生认为,用“中国式”办法解决医改难题,必须要符合中国国情,努力让全民都拥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。破解基层缺医问题
“现在基层医院有了设备,有了房子,硬件问题解决了,但没有人才,大专院校毕业的研究生、博士生不愿意到基层医院工作,基层医院总体上还处于缺医状态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山西脑康医院院长郭新志说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认为,近些年国家在农村医疗硬件设施上的投入很大,尤其是西部的乡镇卫生院建得很好,但缺少医生。他表示,乡镇卫生院跟县医院的情况有很大不同,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仍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,以至于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医院工作。
对于解决基层医院缺医生的问题,钱学明委员认为,应在制度设计上多动脑筋。“我今年的提案建议,西部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医生编制可列到县医院里,让户口落在县里,编制在县医院,可以在县城买房安家,孩子的教育也在县里。现在交通发达,乡镇到县里比较方便,这可能是未来解决乡镇卫生院留下人才的一个可行办法。”